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雅安汉源“ 枫”警如画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雅安汉源九襄镇是四川省科技示范镇、四川省商贸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常住人口95481人、暂住人口10800余人,年均接处警1500余起。近年来,九襄派出所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探索创新医院警务、乡村警务、网上警务等“枫桥经验”集群,形成“1+5”工作机制,有效传承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工作法:警医共建共治,矛盾不出院。针对辖区医患纠纷、治安问题突出的实际,派出所探索设立医院警务室,推行“派出所+医院”共建共治警务模式,治安案件同比下降96.7%、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0%。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介入”,消除隐患纠纷于萌芽。建立“警务室、保卫科、医院科室”医患信息预警机制,依法果断处置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行为,劝离酒后就医情绪激动人员131人次、制止轻生事件5起、调解纠纷54次。变“定期巡查”为“常态排查”,确保平安不出事。实行保卫科与警务室24小时值班值守的工作制度,构建民警、辅警、保卫科“三位一体”的巡逻处突机制,组成1名民警+2名辅警+3名保安的巡防队伍,每天早中晚定期巡逻,其它时间由辅警+保安驻点巡防,现场发现制止违法行为28次。变“传统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精准防范守护。重点要害部位安装一键式报警,与警务室监控中心联网,采用“红、蓝、绿”三色对医院内部进行三级防控管理,利用警务终端盘查可疑人员500余人次。

第二工作法:“德古”参与调解,矛盾不出村。辖区金银坪村为彝族村,辖3个生产小组103户680余名彝族群众。建村之初,多数彝族同胞与原住民语言、生活习惯不一,矛盾层出不穷。针对彝族同胞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寻求德古(威望较高又熟悉当地少数民族习惯的调解员)以“习惯法”解决的传统,驻村民警主动与乡贤、彝族德古沟通孙系,共建警彝共治的警务模式,通过耐心细致开导,解决本地居民与彝族群众的矛盾。同时运用警彝共方式,查处涉彝违法犯罪,抓获涉毒人员70余名。同时建立双语工作模式,聘请彝族调解员担任基层网格员,在调解员处统一登记,解决语言不通、居住证办理难办的问题。

第三工作法:因时顺势而为,矛盾不上交。九襄是汉源县水果蔬菜主产区,不同时节水果蔬菜上市时买卖纠纷随之增加。派出所“警务跟着水果走”,派员执勤巡逻,保障市场交易安全有序进行。设立景区警务室,化解商家游客矛盾时,服务旅游发展,接处警53次、现场调解34次、警务室调解25次,面对面宣传教育300余次。

第四工作法:点多面广巧治,矛盾不出镇。升级打防控能力。采取“1+1+2+3+N”的工作方法,即1名所领导+1名社区民警+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3名辅警+N名网格管理员、治保员和“红袖标”,加强社区管理,提升基层防范能力;设置反恐防暴执勤点,提升街面防范、查缉拦截合成作战能力。深化公调对接模式。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熟悉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且基层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同志任专职调解员,及时将治安纠纷化解在基层,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2016年3月以来共受理567起、调解成功558起、调解成功率98%,今年受理127起、调解成功126起、调解成功率99%。“微信矩阵”面对面服务。借助“九襄派出所”微信平台建立“1+3+N”工作模式,即开通派出所“微信公众号”1个,业务办理、警务工作、便民服务3个,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186人次、上门办理户籍业务25人次、网上预约办理户籍业务70余人、旅店住宿服务7000余人、流动人口申报426人,群众留言点赞869人次。N即建立九襄重点单位、行业场所等多个“微信群”,与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互动,了解辖区社情民意,提高不稳定因素发现控制能力。

第五工作法:以党建促队建,打造忠诚担当团队。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打造忠诚的团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最强支部创建为主线,筑牢战斗堡垒作用,使“枫桥经验”在花海果乡落地见效。以规范建设为核心,打造规范警队,推进派出所基础管理精细化、警务执法规范化、服务群众高效化。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1 ga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30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72 蜀ICP备10202203号-1
联系电话:0835-2308325
主办:雅安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