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全力以赴投真情 脱贫攻坚见成效——记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单位名山区公安分局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雅安市公安局名山区分局2019年度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单位。

2015年至今,历时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名山区公安分局全力配合马岭镇政府,以万警进万家为契机,从改变被帮扶村——余沟村群众观念入手,积极想思路、找路子、送技术,将解困帮难见与小处、见于平凡人家。2018年1月,四川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首次尝试片区内交叉考核办法,千余名“考官”分赴全省,“考场”随机抽,“答题人”随机选,尽管考核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名山公安分局帮扶的余沟村以村民“1超6有”高标准达标、“五个一”帮扶工作得到村民高度认可,帮扶工作各项考核百分百一次性通过的好成绩向党委政府交上了一份放心卷。

一、前情回顾

余沟村位于名山区东,与眉山市丹棱县交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22户1019人。余沟村为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72人。该村无经济产业、特色产业支柱,村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贫较多,成为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同时,余沟村基础设施差,交通落后,是名山区贫的最深,穷的最重,帮扶最难的一块“硬骨头”。2015年初,在确定余沟村为名山公安分局帮扶村时,该村的村干部以及群众都不以为然,对到来的公安人像走过场似地接待,认为这大概只是一张华丽的空头支票,永远无法兑现。面对不理解与质疑,名山公安没有以怨抱怨,而是通过一次次走访、调查;一次次地送技术、找路子;一次次地再走访、再落实,日月累计,用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改变的希望,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誓言。

二、迎难而上,从无到有

没有项目优势、没有资金优势,怎样帮扶到“刀刃”上,从何入口啃下这块“硬骨头”成为困扰分局党委最大的难题。在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东同志(时任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人大文贵昌副主任,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文清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王永康牵头,从接到任务后的1月内连续召开5次“诸葛亮”会,确定了第一书记周似会(红星派出所指导员)及其他对接帮扶人员,到一次次通过召集分局帮扶干部研究余沟村穷根,找准帮扶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切入点。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断想对策、建阵地、争项目……一步一步,名山公安一直在路上,用脚步丈量贫困到小康的距离。较之过往,现在的余沟村有脱贫项目、有脱贫资金、有脱贫带头人。

抓基础——形象。没有大门,没有桌椅板凳,没有必要的办公用具,周边脏乱差,当初的余沟村村委会可以用破败不堪来形容,村干部几乎不到村委会,村民也几乎忘记了还有村委会,这样的村委会形同虚设。没有活动(文化)广场、桥梁大都没有护栏,基础设施极不完善,村民法治意识不强,违法、吸毒人员多,村“两委”存在严重的懒散思想,整个余沟村给人以消极、落败、混乱的印象。“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改造余沟村形象成了脱贫攻坚路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题。第一书记周似会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汇报至了分局党委,并提出初步设想,在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织单位民警辅警职工捐款、自筹等办法,筹集资金、物资16万余元,用于村委会、村活动室、沿路风貌及周边环境改造升级。同时,采购、调配办公电脑6台、打印机3台、铁皮档案柜9个用于更换村委会淘汰的办公设备;调配桌椅70余套,分别送至余沟村及周边3个贫困村。现在的余沟村,村委会大楼粉刷一新,村委会附近修建起了党建墙、竖起了国旗,修建了法治墙、文化墙,扩建了村民活动(文化)广场,开设了村民法治学校,搭建了户籍、法制帮扶服务点。如今的余沟村早已焕然一新,今非昔比——有了门面,有了新气象。

抓党建——扶志。“人穷穷一时,志短穷一世”,对于贫困而言,经济的困窘只是一方面,内在的原因是缺乏斗志和必要的知识技能。名山分局以抓党建为第一切入点,依托分局10个支部,170名党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分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的堡垒作用,依托“万警进万家”、“农民夜校”、“农民法治学校”,开展基层走访,结对帮扶,用最朴素的话语传达党建理论,引导群众树立党建思想。把党建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经分局帮扶小组不间断宣讲,余沟村贫困户深刻的明白了外力可助脱贫致富,但关键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激发了贫困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激活了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因”,激起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

抓法治——保稳。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平安”是扶贫工作最重要的保障,在加强社会治理路上,名山分局把教育引导与惩戒纠治结合起来,以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为根本,结合部门优势,通过不断为余沟村筹集资金、募捐、争取项目将余沟村打造成法制宣传阵地,以点到面,推动法治帮扶工作落地见效。目前,余沟村成立了驻村法治帮扶组、三官一律、调委会、治安巡逻队,改造升级了调委会办公室,拥有村民自己的法治值班室、村民法治学校、法治院落、法治明白人,分局不定期组织警力围绕群众关心的交通、网络、禁毒等方面集中开展村民法治讲堂。同时,在法治帮扶办公室还配备有单警装备、救援设备、消防设施等设备,以及相关法律宣传单、宣传册,用于日常法制宣传。在村委会门口处还设立了便民服务台,为村民提供户口、法律等方面的咨询业务。成立了以分局派驻第一书记为核心的“网格化队伍、治安巡逻队伍、应急处突队伍”的三支综治“铁队” 2016年9月24日,第一书记周似会带领红星派出所值班民警在余沟村巡逻时,查获吸毒人员2人。目前,帮扶组成员共解决6起因安装天然气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抓获吸毒人员9人,破获1起容留他人吸毒案,规劝1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现场抓获1名盗伐桢楠树的犯罪嫌疑人,解决1起土地纠纷,帮助1名贫困户办理摩托车驾驶证,批评教育1名因烧茶杆引发火灾人员,解决家庭、邻里纠纷19起,解决各类疑难纠纷17起,并为该贫困村发放各类法律书籍210本,利用村民夜校、法治学校为村民开展法治讲座32次“打牌赌博的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打架闹事的少了,文明礼让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这是余沟村村民对法治工作最直观的印象,现在的余沟村风清气正,已成为全区42个贫困村法治帮扶点建设样板,并被区依法治区办评为法治先进村。

抓落实——求效。“沉下心、扑下身、贴近群众、扎根农村”一直是分局党委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第一书记”和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的严格要求。“走出去,融进去,精准帮扶”也一直是分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第一书记”和党员干部全力践行的,分局制定的“三阵地”帮扶计划,用最合理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第一阵地是精准规划。驻村贵在了解基层,为真正掌握村情民情,分局主要负责人王永康政委坚持每月深入余沟村,对接贫困户,充分听取村干部、党员及群众的意见建议,带领、督促分局局领导、帮扶责任人深入各社走访党员、群众,实地查看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做到科学规划、统筹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和基层党建等各个方面。2015年以来,分局筹集资金2万元,在余沟村7组农户居住区钻探了一口深约120米水井,修建了蓄水水塔,彻底解决了余沟村7组村民人畜饮用水问题;争取项目资金,修通了余沟村6组与3组之间的断头路共1.6公里,余沟村5组与7组之间的3公里道路也正在施工中,将彻底改变余沟村7组不通道路的历史,解决出行难问题;经区发改局批复,争取项目资金约40万元修筑堡坎,彻底解决塌方隐患点,确保了200多人的通行安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对两户贫困户及一户五保户危房进行重建,修建厨房、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彻底解决全村村民温暖过冬问题;筹集资金3万元用于村主干道路进行加宽(会车道)修建,解决了贫困村余沟村会车难问题;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争取62万元用于“四好村”建设项目第二阵地是切实扶贫。“到贫困户家中串多少次门,对贫困群众就会增加多少感情;脚下沾多少泥巴,心中就会有多少百姓。”分局党委成员及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走访交心、拉家常成了常态,帮扶干部严格按照“五个一”方案要求,每月分批次深入贫困村入户走访,听取贫困户房屋建设、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主要收入、具体困难和民生诉求,尤其是2017年12月以来,分局主要负责人王永康政委带领分局其他党委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余沟村54户困难户进行了全覆盖深度走访,走访次数多达180人次,积极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掌握家庭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全力开展“脱贫争先”“感恩奋进”教育指引,引导困难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真正让党的爱民、亲民、助民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好多年没有干部到咱家了”,“感谢党、感谢人民公安还记得我们”,“有你们的帮扶,我们一定克服困难,把日子过好”,“经常看见警察同志在村里,我们心中有安全感哦”!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每一次交流,都使双方感同身受,既激发了贫困户感恩的心,也激起了帮扶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分局帮扶干部为贫困户争取到公益性岗位2个。第三阵地是桥梁与纽带。驻村重在贴近群众,分局驻村第一书记周似会同志吃住在基层,全力当好分局与马岭镇政府,分局与贫困群众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周似会是余沟村第一书记也是一名人民警察,他充分结合自身职业特点,积极推进余沟村法治阵地、法治队伍建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更是胆大心细,求真务实,敢于创新,想到事的前面去,将困难彻底解决。3年来,他既连起了党委政府、公安分局、群众这条线,也连接起了企业、村社、群众这条线,让扶贫的路更顺畅,脱贫的成效更明显。

三、产业扶持-----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号角

一是立足特色抓基地,加快发展村级主导产业。分局将产业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结合区委、区政府的“一村一品”、“双百示范工程”等扶贫工作任务,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分局积极把握产业化扶贫政策,力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茶、果、羊、笋、鸡”特色产业,并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农村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在第一书记周似会的努力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局积极参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150万用于产业发展,先期提供小额扶贫贴息贷款3万元,共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4个,共250多亩,其中林下养殖基地100多亩,富硒茶叶示范基地50亩,波尔山羊基地60亩,脆红李基地(分散套栽)30亩。在加速村级产业发展的同时,将荒山荒坡打造为“金山银山”,有力的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就业问题。同时,通过与区邮政公司合作,余沟村开设了邮政网购点,为村民代办各项缴费业务及免费邮寄各类商品,土特产外销更方便了,群众收入进一步提高。

二是有序开展产业培训工作。培训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部分,为提高村干部素质和村民劳动技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由第一书记周似会牵头组织,分局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多期劳动实用技术培训和法治培训,培训人数达200余人次。同时分局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前往该村开展养鸡技术现场培训会,通过集中培训与现场教学、疑难问题解答与实地指导帮扶相结合等方法,向群众传授养鸡的经验和方法。期间,还为12户贫困户发放免费鸡苗、饲料、驱虫药及消毒药,受到村民的好评。

四、社会共建----激荡脱贫攻坚正能量

一是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分局局党委及驻村第一书记积极与中铁二局项目部对接争取支持,共筹集水泥、沙石等物资共计7万元,用于村活动广场修建及周边道路改造。二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分局积极与市妇联、四川农业大学联系,免费为余沟村绘制文化墙、法治墙、党建墙,共征集志愿者130人次,节约资金4万余元。分局局党委及驻村第一书记积极与区邮政局联系,争取资金2.1万元,肥料3吨,全部用于贫困户种植茶叶质量提升。加强与区多家医院联系,争取到区第一人民医院、蒙顶山医院等多家医院,为全村贫困户及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医疗救助等。三是加强与区级部门联系。积极与区就业局联系,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两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加强与区教育局、区团委联系,解决两户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问题,彻底解决贫困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

五、便民服务----激起感恩的心

分局结合“警民亲”活动,把公安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一是由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同制定村民公约,并每半年评选一次“好媳妇”、“致富能手”、“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土专家”、“洁美家庭”等各类奖项,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营造“热爱生产生活、热爱家乡”的浓厚氛围。二是在余沟村委会办理户口簿代办点,身份证代领点,解决该村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证件,现已经为村民办理148张身份证,户口簿32本。三是分局帮扶队先后组织派出所户籍民警翻山越岭上门为残疾贫困户游某采集人像,免费办理身份证,并送证上门;为母亲离家出走、多年未落户的曾某、为父亲吸毒死亡、母亲改嫁、至今未落户的吴某落实了入户问题。

2015年底前,余沟村脱贫43户142人;2016年脱贫6户15人;2017年脱贫6户16人,全村无“脱贫即返贫”“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全村贫困户均以高标准退出贫困线, 2018年实现村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愈发接近。名山公安也将坚决兑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军令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1 ga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30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72 蜀ICP备10202203号-1
联系电话:0835-2308325
主办:雅安市公安局